“十二五”规划让广东制造“微笑”起来
2013-01-19 00:00:00   来源:铸造工业网   评论:0 点击:

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是收益最大的环节。近日,广东首个关于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广东省生产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正式出台,推动广东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升级。

  广告省经信委指出,广东省生产服务业依托制造业优势逐渐发展壮大,新业态不断涌现、两业融合步伐日益加快,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效率较高的生产服务体系,为广东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从产业发展需要看,广东省生产服务业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创新乏力、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

  因此,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生产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动生产服务业大发展,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生产服务业升级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辐射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特点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级生产服务集聚区(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服务品牌,形成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更加接近先进国家水平。生产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建成全国生产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和亚太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生产服务业中心。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到2015年,广东省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8%,高于服务业和工业增长的速度,到2015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超过30%和65%。同时,基本建成国际采购分销中心、产业物流基地、产业金融中心、商务会展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与创意设计中心等六大类国家级生产服务功能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冠霖指出,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内容,此种延伸旨在通过生产服务业大发展,保证制造业的产品顺利售出。他认为,没有生产服务业的先导性发展,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将十分艰难,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解读

  亮点1

  “双聚集”促生产服务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要利用生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促进规模经营的特点,推动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按照生产服务业向大城市集聚、向产业集聚区(专业镇)集聚的“双集聚”原则,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功能集成、业态新颖、规模庞大的生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省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产业竞争高地。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冠霖指出,零散碎小的生产服务业分布,不利于其规模化发展,而集聚发展则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他告诉记者,打造集聚发展区,能让更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聚集,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布置公共服务,也能加快速推动服务业发展。

  亮点2

  共性平台的构建是核心环节

  在《规划》中,关于构建共性平台的段落也十分引人注目。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市场力量,推动建设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共性生产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质量检验检测平台、资格认证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人才供需信息平台、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平台、信用担保平台、电子支付平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技术研发设计平台、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等生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生产服务交易平台、公共物联网服务平台、产品国际认证平台、物流交易平台等生产服务平台。

  在李冠霖看来,共性平台的构建涉及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他以“公共仓库”为例,认为这样的共性平台能惠及大小物流企业,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他表示,长期以来,广东生产服务业发展比较薄弱,得不到充分关注,而政府着力点应放在生产服务业最关键的领域、最薄弱环节,也就是这些共性平台的构建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