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创客海归钟情竹产业
2018-09-13 17:28:20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产业经济>竹产业>产业资讯>   评论:0 点击:


今年刚好30岁的高原自称是个“不安分”的人。国际贸易专业出身的他,在北京完成了学业,做过房地产,也在外贸公司跑过业务。最后机缘巧合,投入了竹子的海洋,创立了安徽鸿鑫竹业公司,开始打造自己的竹业深加工链条。

 4ccc6a76aba61d04571620.jpg

竹子藏商机 诚信筑品质

皖南山区山清水秀,盛产竹子。当地居民多以竹产业为生,竹材小作坊多如牛毛,但这些小作坊投入不足、经营粗放、加工技艺不精、竹制品种类单一、半成品多、附加值低。在见多识广的高原看来,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0年,申请到大学生创业免息贷款的高原,拿着这笔来自政府的扶持款项,又向亲朋好友筹集了一部分资金,义无反顾地全部投入到原材料和工厂地皮上,创建了鸿鑫公司,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竹业深加工事业。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

高原说话的语速不快,哪怕说到创业初期的艰难处境时,也不疾不徐。如同大多数最终成功的创业故事,开头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荆棘。资金只是一部分原因,来自周遭环境的压力,行业经验的匮乏,外贸渠道的打通,都曾经让他走得异常艰难。

比如有一次,一集装箱发往德国的货物由于运送时间过久,竹子的水分被大量蒸发甚至产生了霉变。“本来我可以赖账赖掉的,”高原说,“但是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免费发一批货物给客户,客户只需要出个运费。这单买卖我们损失了将近10万元,在创业初期算是个沉重打击了。不过,和这位客户的生意往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与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相比,来自妻子和家人的支持,可以说是高原顺利度过创业起伏期的另一羽翼。由于主要外销渠道都在欧洲,如何解决时差问题,和客户及时有效的保持沟通和处理售后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毕业于商务日语专业的妻子在业务方面给了高原极大的支持,时常为了及时收发客户邮件而盯到凌晨,让高原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生产过程中。居住在德国的姐姐则解决了另一大难题,针对客户的售后问题,她能够亲赴现场予以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司赢得了口碑和回头客。

做欧洲标准 塑工匠精神

谈到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思路,高原说了两个关键词,“欧洲标准”和“工匠精神”。

所谓欧洲标准,就是针对有着极高要求的欧洲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绝对保证。这个保证不仅仅只是关于质量的好坏,也包括了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否有足够丰富的产品线,是否有齐全的码数,是否在原料生产淡季能提供足够的库存,以及在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前提下,价格是否足够有优势。

高原解释道,工匠精神,竹业生产至今仍是一个“人”的行业,它的工序并没有极高的科技含量,甚至并未形成一套严丝合缝的行业标准,而是存在着大量的诀窍和“小动作”,非常依赖现场的把控和手工技艺。在培训新工人的时候,高原和车间主任们需要手把手地进行细致的辅导,以保证这些由长期实践经验而来的智慧能被工人快速消化。他戏称,我们公司的管理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而应该叫做“现场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在一线给予监督和纠正。

有记者问道,这几年出口形势总体并不乐观,在走下坡路,鸿鑫有没有受到影响。高原很高兴地表示,公司的业务还是保持着15%左右的增幅,一直有效运转着。这第一得益于产品的性价比极高,第二归功于得天独厚的售后服务,第三,他始终牢牢树立“风险意识”。

谈到公司的未来,已过而立之年的高原兴致勃勃地展示起车间里的各种竹制工艺品和工具,介绍哪些著名的酒店和装潢公司一直在用他厂里的产品,介绍他未来开拓厂房、体验店、完善电商平台的构想。创业的激情似乎完全没有从他身上散去,而是历久弥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