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擦亮竹产业金字招牌
2018-04-13 17:15:30   来源:新浪新闻中心>综合   评论:0 点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笔下的名句,道出了川人与竹的关系。千百年来,川人爱竹植竹用竹,在巴蜀大地造就了一个个绿意盎然的竹海、生机勃勃的竹乡。

2018年伊始,四川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四川省竹产业规划》,以全新的思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竹产业发展。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马平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擦亮四川竹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竹资源大省向竹产业强省跨越。”

提质量、调结构,向基地要效益

几场春雨过后,泸州市纳溪区大旺竹海的南竹笋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带领技术人员走村串户,指导竹农科学采笋疏竹。

纳溪区地处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竹林面积达90万亩。丰富的竹资源,一头牵着10余万竹农的生活,一头牵着80余家竹加工企业的生产。

“通过科学采笋、合理间伐,能促进竹林长得更好、产量更高,笋和竹的收入每亩至少可以增加30%。”黄烈忠说。2017年,纳溪区竹产业产值达34.59亿元,竹农人均增收2400元以上。

“竹子生长周期短、成材快,以竹代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还能大大提高林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说。

2017年,四川竹林面积达1752万亩,雄踞全国榜首,成为四川推进绿色发展的“大金矿”。“金矿尚有挖尽的一天,林竹只要管理得当,就可以永续利用。”包建华说。

按照《规划》,四川省新一轮林竹基地建设的重点从扩容增量转向了提质增效,通过科学种植,向优产丰产要效益、向因地制宜要效益、向林地空间要效益。

距离纳溪60多公里的宜宾市南溪区,区林业局副局长彭国平正带领专业造林队抢抓春季造林时机,转战各个撂荒地和低产低效林地,栽种宜宾纸业最需要的绵竹。

“南溪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较多,我们就跟专业造林队合作种竹,由林业局提供种苗,专业造林队负责栽种,成活后林业局再向造林队支付育林资金,林农按照林地权属进行管理和收益。”彭国平告诉记者,当年栽下的绵竹,次年即可采笋,第三年即可丰产间伐。宜宾纸业在全市布局了170多个收料场,目前的收购价是每吨500元,竹农轻松获得了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竹农冯再国有竹林10多亩,过去的经营方式仅是卖竹笋和竹子。最近3年,他在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掌握了林下种植技术,承包了100多亩竹林。

“去年我种植了竹荪、木耳、大球盖菇30多亩,纯收入有五六十万元,是过去的几十倍。”冯再国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的30多亩羊肚菌已开始采摘,按照目前每公斤240元的市场价,至少可增收100万元。

在纳溪区,像冯再国这样发展林下种养的大户约有1500户,在全省竹产业区约有几万户。“绿富兼美”的竹产业,已成为四川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到2020年,四川林竹基地面积将稳定在1800万亩,培育现代竹林基地突破1000万亩。

强二产、抓创新,向产业链要效益

2017年12月19日,四川永丰纸业集团下属的泸州浆纸20万吨竹浆项目全线投产运行,永丰纸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企业,年浆纸总产能60万吨,年需竹子200万吨,预计将带动基地所在的沐川、叙永竹农年增收12亿元。此前的20多年里,在永丰纸业的带动下,沐川这个省级贫困县的竹林面积由2万亩增加到80余万亩,竹农每年从竹经营中获得的收入从人均不足20元增加到2000多元,3.8万余户竹农依托竹林基地,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生态种养,年创收1.5亿元。2017年,沐川县顺利脱贫。

竹加工企业,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

目前,四川已经形成以竹浆造纸、竹人造板、竹家具、竹编、竹笋加工为主的竹产品加工体系,和以竹文化、竹旅游、竹康养为主的竹休闲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18家。

“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这是四川竹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竹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这就要求我们用科技为竹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包建华说。

科技创新已为四川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成效。2013年,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了生物制竹纤维精炼技术。2015年,公司生产的“斑布”本色纸一经推出就掀起了“以竹代木”新潮。2017年,公司销售额达12亿元,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平均月工资超4000元,其中80%工人为当地农民。

无独有偶。四川省长江造林局在我国竹原纤维领域居领军地位的姚文斌教授的带领下,创建了世界一流、全国唯一的竹原纤维高端产业化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竹原纤维近万吨。作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计划的重要基础材料,竹原纤维具有广泛的运用领域和下游产业链,工业附加值是传统竹浆造纸的2-3倍,竹地板、竹建材、竹家具的3-5倍。通过产能放大和区域辐射,推动竹原纤维产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将为四川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找到突破口。

新业态的发展也为四川竹产业开辟了新路。研究发现,每公顷竹林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伴随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兴起,竹文旅康养产业将成为四川竹产业重要的增长极。

“未来,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四川竹产业转型升级。”包建华说。

塑品牌、走出去,向市场要效益

2017年,四川竹产业总产值达261亿元,全省有10个县(区)竹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11个县竹农人均竹业收入超过2000元,竹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与浙江安吉以全国1.5%的立竹量创造出15%的竹产值相比,四川还差距甚远,但这也表明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包建华说。

泸州纳溪区高峰村村民彭吕清,在成都做鲜笋批发多年。去年,他回到家乡,投资100多万修建了冻库,解决了方圆上百公里竹农的鲜笋销售问题,延长了销售时间。彭吕清说,“川笋”已经在国内国际市场叫响了品牌,不愁销路,在市场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仅他个人的销售渠道就能实现营业额约3000万元。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我们将按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思路,积极推进‘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进一步提升四川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刘屈元说。

享誉世界的绿色生态明珠蜀南竹海,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竹海品牌。目前,宜宾市正在围绕蜀南竹海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康养中心,带动宜宾市与竹相关的其他生态景区加快发展,让竹海成为与“五粮液”齐名的宜宾名片。在蜀南竹海的示范带动下,大旺竹海、沐川竹海、芦沟竹海等后起之秀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康养机构看中四川竹海资源,寻求康养项目合作。

基础良好的竹浆纸产业也在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并成功注册“四川竹浆纸”集体商标。可以预见,未来,“四川竹浆纸”品牌将在“四川造”的川货版图上,留下不可忽视的“川纸”印记。

今年3月,青神竹编大师陈云华创作的《国宝图》作为国礼赠予喀麦隆总统比亚。这已经不是青神竹编第一次站上国际舞台。被誉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的青神竹编,通过“竹+品牌”“竹+互联网”等多元化发展体系,已经与爱马仕、香奈尔、鑫玉珠宝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实现跨界合作,远销东南亚、欧美30多个国家。目前,青神县正在按照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的思路,打造国际竹编之都,将青神竹编塑造为国际认知度、美誉度极高的中国竹编顶级品牌。

按照《规划》,到2022年,四川将基本形成以川南竹产业集群和青衣江、渠江、龙门山三大竹产业带为支撑的现代竹业发展格局,建成竹业重点县40个,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和品牌覆盖率均超过70%。竹旅游康养达到5300万人次,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1500元。

“良好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将为四川竹产业走出国门创造机遇,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四川竹产品走向世界。”包建华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