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丨做足竹子这篇大文章 一根科技竹的精准扶贫之路
2019-12-19 15:33:12   来源:浙江新闻   评论:0 点击: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

截至2017年,浙江省竹产业总产值486亿元,占全国20%以上,居全国首位,成为浙江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当人们叹服于《卧虎藏龙》取景地安吉“中国大竹海”的别样壮美,羡慕临安雷竹年产值超30亿元并成为当地农民“摇钱树”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根根竹子背后凝聚着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

 1576631045358_5df97b05159bb83f72fea443 (1).jpeg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竹子研究团队(以下简称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始终围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几十年来如一日,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助推产业振兴,奔走在科技扶贫的田间地头,从浙江到全国,甚至远至非洲,用一根科技竹,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科技助力,成就安吉毛竹大产业   

浙江安吉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浙江农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竹业教育和研究的高校,校县合作因竹而起。从1982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胡超宗、方伟等老师就带着学生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山川乡山川村等地开展专业实习。他们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经营毛竹,却由于缺乏科学培育技术,农民守着竹林难致富,生活十分艰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农林大学组建了浙江省首个竹类研究所,积极为安吉竹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出谋划策,1998年开始与安吉县林业局合作,探索开展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项目。2001年,学校与安吉县的山川乡、天荒坪镇等签署协议,在原先4800亩竹现代生产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全国第一个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开展分类经营,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随后,从制定园区方案、改造低产竹林,到培育笋竹两用林,再到科技示范园区提升……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专家教授技术的支持下,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进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科技园总面积达15.1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9800亩,示范区27200亩,辐射区8.7万亩。  

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村民周正华家里有40亩毛竹林,以前经营竹林效益不高,他不得不每年外出打工。通过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的技术培训,周正华掌握了科学栽培笋竹两用林的技术,亩产值最高达到7000元,如今,他只要守着家里的竹山,每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而在山川乡,像周正华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成立以后,竹农经营竹林效益是此前的2-6倍,为当地农民增收超过1.2亿元,大大提升了农户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这些年来,安吉竹子先后被开发成能吃、能喝、能居、能穿、能玩、能游的时尚产品,涵盖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三大领域、5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一个数百亿元的大产业。    

以竹林为特色的旅游业、康养产业在安吉得以发展壮大,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落户这里。现如今,安吉有着总面积达108万亩的大竹海,依托丰富的竹林风光资源,安吉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生态游的最佳地,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22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80亿元。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安吉竹林的空气也可以卖钱。2010年,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安吉县成为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2016年,安吉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通过认证审核,竹农正式开始“卖空气”挣钱。    

从卖竹子、卖产品到卖环境、卖空气,安吉的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竹林,百万亩竹海为安吉竹产业的二产、三产提供了基础,更为安吉打造“美丽乡村”打下了基石。

从安吉到浙江,做竹农的“智囊团”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一直秉承“立足浙江,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从安吉开始,二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竹子研究专家走进浙江各地的山区竹海,为当地竹农送服务、送技术,成为农民眼中的“智囊团”和“财神爷”。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浙江农林大学方伟教授研究发现了雷竹地下鞭系统三大分布规律和内源激素对笋芽形成的调控规律,提出了雷竹笋芽四季分化理论,系统研究并集成了以笋期调控、竹林结构动态管理、肥培管理为核心的一整套雷竹笋用林促成栽培技术体系,亩产值达万元以上,使其成为浙江临安、余杭、德清等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浙江、安徽、上海、福建、江西等11个省市区得到推广应用。    

在研发竹林培育技术的同时,方伟教授特别重视农民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杭州市临安区崇阳村的蒋长富在荒山野坡上开发种植雷竹,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技术带头人;除了服务浙江外,蒋长富还先后到湖北、江苏、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地传授经验,并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人称“雷竹王”。    

在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竹农对雷竹林的经营强度不断加大,化肥过量施用,使得土壤酸化、雷竹林退化等现象日益突出。从2006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在国家、省相关部门的资助下,开始对雷竹林退化机理、退化雷竹林地改造、雷竹林冰雪灾害发生因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团队专家们结合余杭、临安、德清等地竹农历年施肥量的调查资料,发现竹农施肥量普遍高,从而造成竹林退化。为此,桂仁意教授等专门研发出针对笋用竹林的配方专用肥——控释配方袋装肥,它可以根据竹子的生长情况控制肥料的释放。    

为了让竹农更好地掌握施肥技术,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浙西北山区,为竹农们免费讲授笋用竹林施肥与养分精准管理技术。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雷竹笋栽培大户刘彩凤于2000年承包了70多亩雷竹,以前因为没有技术,到2009年林地退化严重,种竹留不起来,竹林无法更新,产量很低。在浙江农林大学林新春和吴家森教授的指导下,通过三年的科学管理,竹林恢复了健康,覆盖竹林亩均效益超过4万元。刘彩凤致富不忘大家,于2012年联合67名大户成立了杭州绿丰竹笋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联合瓶窑、径山、黄湖等雷竹笋主产区合作社,发起设立区竹业协会竹笋培育分会,服务竹农超2000户,面积超10000亩。    

为了让更多竹农更好地应对这样的灾害天气、减少损失,浙江农林大学高培军等专家针对性地编写了《竹林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学习相应的减灾技术。技术手册不仅分发到竹农手中,还通过浙江农林大学的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

走进农村,来到田间地头,为竹农们开展技术培训对于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的专家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即使不能及时到达现场,随时开机的手机,也能为竹农们解惑答疑。近三年,他们已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区、富阳区和湖州市德清县等早竹尹产区开展各类培训60多场,辐射推广面积6.6万亩,新增效益2.1亿元。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专家们在开展服务的同时,还积极为当地培养一批“行走于田间地头,服务于乡村群众”的竹笋业乡土专家团队。2014年以来,他们培养的竹笋业乡土专家200以上,建立核心示范林3000亩,形成了“产、学、研、推”一体化的专家、技术、产品的服务网络。

1576631045623_5df97b05159bb83f72fea444 (1).jpeg 

从浙江到为全国,为精准扶贫贡献“浙农林智慧”    

2019年4月,一万株来自杭州市临安区的高节竹竹苗陆续运抵黔东南州雷山县乌流村的笋用竹基地,为当地贫困农民带来脱贫致富希望。这一由杭州出资440万元建设的竹产业基地建成后,每亩可产笋4000斤,70%的纯收益将分红给贫困户,还可为当地带来近几十个就业岗位。    

不过,此次进雷山可不只有这一万株竹苗,还有为这些竹苗今后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的“智囊团”——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的专家。此前,桂仁意教授曾多次来到雷山,仔细考察当地的土壤、气候之后,精心挑选了这一竹种。    

高节竹属于高产优良的笋用竹种,集观赏、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很适合雷山县的自然环境,而且栽种技术难度低,很适合作为扶贫产业进行推广。”桂仁意说,目前团队还帮助雷山编制了全县竹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为雷山竹产业的发展规划、种苗引进、栽培管理、笋用竹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提供全套“智力支持”。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专家积极把浙江竹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输送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四川、贵州、安徽、福建等盛产竹子的贫困山区,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多贫困村庄都在悄然实现华丽转身。    

重庆市忠县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团队重点帮扶地区。自2014年以来,针对忠县自然环境特点,桂仁意和林新春等专家提出了全新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将以雷竹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调整为以高节竹为主,雷竹、红壳竹、绿竹等笋用竹种补充发展的思路。事实证明,这个调整更符合忠县的资源禀赋,更有利于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团队专家们的指导下,忠县竹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效益逐步提高,构建了从引种栽培到竹产品加工销售,再到竹生态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全县竹林面积达17万亩,竹材总蓄积量25万吨,年可采鲜笋3万吨,初步形成以鲜笋、笋干、环保餐具餐盒、竹炭为主的竹产品系列,并注册了“巴扎营”“皇瑞”“忠州三宝”“瑞竹”“竹之郎”等商标。    

地处长江干流起点的宜宾市,是中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为贯彻习总书记2018年初视察四川的讲话精神,宜宾市全力推进竹产业发展,得知浙江农林大学在竹产业等方面拥有强有力的科研人才积淀后,多次与学校进行联系寻求技术支持。浙江农林大学组织了以方伟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把脉。    

从去年5月起,我们团队对宜宾市竹产业发展也开启了多次调研。先后走访了7个区县的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竹产业基地和有关企业,撰写了《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5份调研报告。”方伟教授说,“我们双方一致认为,将以提升竹林培育水平、发展竹材绿色精深加工、拓展竹生态旅游、深度挖掘竹文化打造为重点,抓住机遇推动宜宾市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市建设。”    

与此同时,由宜宾市人民政府、浙江农林大学、宜宾学院三方共建的“宜宾竹业学院”正在积极筹建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