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废料处理 各有各的招
2019-08-21 11:08:26   来源:浙江在线>环保频道>即时报   评论:0 点击:


清晨,一辆小卡车来到鄣吴镇上吴村,停在了村民王先生的车库外。

村里的扇企和扇子作坊沸腾了。

车库里一袋袋的竹扇面边角料、竹片等垃圾被装上车,更多的这样打包好的垃圾纷纷从各个扇企和扇子作坊拉来,被装上车。

 “现在再也不用为这些工业固废垃圾操心了。”上吴村第一书记胡凯说,随着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上吴村终于为村里的工业固废垃圾找到了出路。

W020190821359972817949.jpg 

扇企工人在生产

3000元根治环境顽症

生产车间里,“唰唰”声不断,一叠叠绢布材质的扇面在切割机的切割下,两头多余的部分被切下,成为没有用处的边角料。“还有扇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料等。”亚迅制扇负责人罗亚平说,这些都是扇子加工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以往,都会被拉到其他地方烧掉。

罗亚平从事制扇20余年,在他的印象中,扇子加工产生的垃圾是近年来才产生的。“2013年以前,扇厂烘房使用锅炉,可以将这些废料全部烧掉。”罗亚平说,后来环境整治,锅炉被取消,废料没了去处。而企业每个月就能产生3000斤废料,按照一袋装30斤废料算,一个月下来就是100袋,堆在一起有10多立方米。

而在上吴村,制扇企业就有11家,家庭作坊70余家,年产竹扇1000余万把,每月产出的扇面边角料、竹片、竹粉等工业固废垃圾约有5吨。

为废料找到安家地,这些年来成了所有人的期盼。“周边村民做饭会拉回去一点,多余的绞尽脑汁想办法。”罗亚平说,能够送人就送人,送不掉了只能在厂里堆放,堆放不下了就在外面找地方。

村委前面的一个建筑垃圾堆场就是扇企“找到的地方”。胡凯说,建筑垃圾堆场使用了七八年时间,原本就是用来堆放建筑垃圾,单一的建筑垃圾可以用来填埋和回收使用,但是当扇企把制扇废料堆放在这里后,建筑垃圾就被“污染”了。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胡凯坚信这句话,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浙江嘉鸿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公司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上吴村的制扇废料后,肯定地告诉胡凯:“这些废料燃烧值极高,是很好的火力发电原料。”

根据协议,扇企和制扇作坊自行将制扇废料装袋打包,公司定期来回收,每吨废料收取650元的处理费,全村一个月大概要花3000元左右。

“花这点钱,处理了村庄的顽症,非常值得。”胡凯说,村里人居环境百日攻坚的最大难点去除了,环境整治更见成效,对扇企和制扇作坊来说,废料有了去处,杜绝了生产安全隐患,让生产更有保障。

处理成本影响回收

对于上吴村工业固废垃圾的处理,孝丰镇发翔竹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发翔羡慕不已,但却实施不了。

“2017年就尝试过将竹拉丝下脚料卖给客商。”马发翔说,但由于运输费用等原因,这是笔亏本买卖,没法长久做下去。

作为孝丰竹凉席协会的副会长,考虑到竹凉席生产旺季又将马上到来,竹拉丝下脚料往哪儿去,是马发翔千方百计需要解决的难题。

竹凉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主要包括竹丝下脚料、成品下脚料和凉席下脚料三种,和上吴村的制扇废料一样,它们原本都不是垃圾,而是用来烧锅炉的原料。但是因为环保原因,会产生污染的锅炉被淘汰,竹拉丝下脚料何去何从?

“保守估计孝丰地区有1000台编织机,每天就是60吨左右的下脚料产出。”马发翔说,再加上其他竹加工企业的竹废料,整个地区的废料数量会更多。

能不能学习上吴村的模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上吴村的模式只适合废料体量小的地区,对其他地区的企业来说,这条道路行不通,竹废料处理要考虑到成本,如果按照650元/吨的回收成本,竹废料体量巨大的企业根本承担不了,“如果企业承担得起运费,就可以把竹废料运到县内的垃圾焚烧厂去处理了。”

嘉鸿公司销售经理李鑫说,公司坐落于孝源街道,目前的业务主要在康山、塘浦工业园区,每月回收的废弃皮革、海绵等垃圾达到七八百吨,“较远区块的回收处理成本比较高,公司正在考虑今后向孝丰等地区拓展业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马发翔告诉记者,一旦落户安吉的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利用生物质进行能源发电,可以“吃”进包括下脚料、竹粉、竹屑、板材在内的各种生物质,那样的话,困扰他们数年的下脚料垃圾难题就会得到解决。

采访后记

情况不一样,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上吴村的处理方式固然不能让所有地区都能借鉴,但解决问题的决心却可以学习,只要有决心,方法总比问题多。

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将于9月底结束,对照要求,各地还有很多不足。当前,各村都在发动村干部、党员村民投入到环境整治中来,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各村的卫生死角也无所遁形,一一显露并得到处理。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治理成果,更要深究环境脏乱差的成因,从根源上想出办法、采取措施,让环境卫生得到长效化的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