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做“竹”功夫 建好“绿色银行”
2019-08-20 16:49:0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遵义视窗>>社会民生   评论:0 点击:


开栏的话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为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强化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干部比学赶超,增强干事创业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的极端重要性,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栏目“脱贫攻坚夏秋决战——学习身边榜样·汇聚决战力量”。

金佛山方竹是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2600米生态较脆弱的高原山区,同时是造纸、竹胶板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有“竹类之冠”的美誉。

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依托原有的10万亩竹林,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大面积造植新竹,推动涉林地区广大群众始终抓牢抓实提质增效和种植管护,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截至目前,该县共有方竹49.52万亩,其中可经营的有37.82万亩,预计2020年将突破70万亩。

小竹苗“育”出大产业

在方竹无纺布容器育苗分离补种的最佳时节,宽阔镇天台村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里,育苗场景热火朝天。

你看这苗已经病了,肯定要不得,还有这苗肯定是要扯掉的。补植的时候,两根的就可以除去一根,空缺的要补好。”该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王仲军细心给工人讲解补苗技巧。

王仲军说,无纺布容器育苗不仅少用耕地,做到哪里造林、哪里育苗,还能在移栽过程中不伤苗,提高了成活率。今年,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无纺布容器育苗30亩,可出苗150万株,预计11月就可出苗造林。

今年3月起,合作社管理人赵阳每天都组织工作人员装袋、播种、分离补种幼苗。第一年参与育苗的赵阳,技术不是很娴熟,幸好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才有了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竹苗。

长期工人有15人左右,多的时候70多人,从开始到现在发放的人工工资已有20万元左右。”赵阳今年刚刚从事方竹苗培育,一路走来,带动了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绥阳县在抓实方竹这一长线产业的同时,把发展方竹育苗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嫩绿芽“抚”出新希望

在枧坝镇双星村的竹林里,竹农正忙着对今年移栽的方竹苗进行抚育。“这个产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既能保持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给群众带来一定的收入。”洪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华明,今年不但自己加入,还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

据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桑代礼介绍,方竹苗的抚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锄抚,另一个是刀抚。抚育过程中,宽度必须达到1米,将割下的草放到窝里,既可以做肥料又可以遮阳和涵养水分。

我们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产业,同时还打算进行深加工,让群众得到二次收入,这样也能增加方竹产业的附加值。”种植大户彭相军表示,待方竹长成后,将创办方竹加工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受益。

林下造竹重在营护,要做到一分造九分管,在‘管’上下足功夫。首先我们要对林下造竹的区域进行封山禁牧;其次是在抚育管理方面,要进行锄草、施肥,促进竹苗的生长。只要这样长期性精细化管理,5年后群众就可以取笋,增加一定的收入。管理期间,参与群众也能通过务工获得一定的收入。”桑代礼说,“3年后,方竹基地将把流转的林地无偿返还给群众,进入盛产期后,方竹亩产值可达到3000元以上,大部分群众年收益可达到2万元。”

低效林“改”出高产值

太白镇太平村万亩方竹种植基地,平均海拔1500多米,这里的群众对方竹产业发展很有热情。

大家记清楚,砍密留稀、砍老留嫩、砍劣留优、砍小留大,把这四句话默记在心里,通过这样的改造,笋子的产量就会逐年提高了。”桑代礼正用他自创的“四句诀”向农户讲解改造技巧。在方竹低效林改造的最佳季节里,绥阳县各乡镇上千群众带着农具进山,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全面展开方竹林改造。

近年来,绥阳县大力推广竹林科学管护经营模式,采取技术干部定点指导的方式,帮助竹农做优竹产业增收致富。“数它的节数,比如我手里拿的这根,这是6年生竹子,按照低效林改造要求,必须砍掉,保留2-4年生的,这样它的发笋率才高。”桑代礼手把手地教着群众。

截至目前,太平村原有的8万余亩原生态竹林已完成3万余亩改造。通过逐年间伐,确保每亩地株数不超过2500株,竹笋的产量最高可达每亩1000斤以上。

方竹产业,正成为绥阳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