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成法 胸有成“竹”
2024-03-14 15:06: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附属初中结合STEAM教育理念,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引入课堂,以“竹子变形记”为主题,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未出土时便有节,乃凌云处尚虚心,竹子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情操与美好品行的向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意象。崇州多竹,崇尚竹文化,孕育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附属初中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早在两年前就开设了竹编课程,并专门邀请竹编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竹编技法,但教师发现这种粗线条的教学方式存在形式单一,重技艺、轻文化等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了解到浅层次的竹编技法,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的认知,至于传承就更无从谈起了。偶然的机会,学校受到STEAM教育理念的启发,决定尝试用STEAM课程形式开展以“竹子变形记”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调研,在实践中解决真实问题

STEAM课程特别重视项目前期的调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崇州竹编工坊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道明竹编的背景知识进行了充分调研。有的学生分享了道明竹编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道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竹器了,2014年道明竹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的学生介绍了道明竹编的原材料:多为崇州当地生长了3年左右的慈竹,这种竹节长、质细、富有弹性、可多层剥离,不易折断,是竹编的上佳原材料。还有的学生比较了国内外竹制品的价格,发现国外的竹制品不但备受青睐,而且价格比国内昂贵许多,设想“如果将家乡的竹制品远销海外,肯定能让竹编匠人富裕起来,从而吸引更多人接触竹编文化、传承竹编技艺”。

除了背景调研,市场调研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市场调研,学生能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的真实需求,为后期作品的设计制作提供依据,以免闭门造车。

在调研前,学生积极学习沟通技巧,设计调查问卷,教师还扮演路人配合学生开展模拟调研。

尽管准备充分,但在“实战”中学生还是遇到了挑战——“大街上那么多人,我不知道该先问谁,也不敢开口……”有的学生犯了难,始终不能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怎么办?学生自发组织集体讨论,商议后决定先与比较和蔼的老年人沟通。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几位受访的老人都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有了成功经验后,学生就越发自信了,后续调研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

此次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老年人喜欢实用性强的竹制品,如竹筐、竹筛等;中青年并不经常使用竹制品,但对于实用与装饰性兼备的竹编工艺品,如竹编的项链、耳环、台灯、壁画、首饰盒、手提包、果盘、茶盘、灯笼、礼盒等还是充满好奇的,也表示愿意购买;儿童则喜欢玩具类的竹制品。学生根据调研结果,初步构思最终所要呈现的作品。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真实问题,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提高了协作的能力,展现了STEAM教育解决真实问题的特点。

实操,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真知

实地考察是该课程最核心的环节。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深入竹海,亲手触摸到了崇州竹,并从认竹选竹学起,逐步了解去节、刮青、破竹、分蔑、起蔑、匀丝、染色等工艺,还亲手编织小花篮,体验由“竹”到“器”的全过程。

从“竹”变成“器”并非易事。学生首先要“胸有成竹”,画出自己作品的设计草图,并拟订制作方案。画草图时,学生要按照工业设计规范绘制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确定制作方案时要运用工程思维,尽量精准规划每个环节所需的技法、工具、材料用量。

进入编织环节,学校专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先通过制作小鱼、风车、小铃铛等简单的竹制品熟练掌握“一挑一压法”“斜纹编织法”“回字形编法”“梯形编法”等技法,再按照设计图制作自己的作品。经过4课时的练习与制作,一根根竹蔑在学生手中变成了结缘铃、发簪、手机壳等精美的竹制品。

在由“竹”到“器”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习得了技能,增长了知识,打开了思维,磨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展示,在跨学科融合中提升素养

“路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在此环节,学生要撰写《产品说明书》,并在发布会上对各自产品进行推介。这是一次综合性任务,完全体现出STEAM课程的跨学科融合特点——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推敲文字,完善语言表达;外语教师指导学生的英语文本翻译工作;美术教师对说明书的排版、装帧设计给出具体审美意见;学生合作设计舞台布景、准备服装道具、制作PPT

发布会当天,学校特别邀请了当地多所学校的教师参会。会上,学生展示了本组的产品,宣讲了产品的特点、工艺和文化内涵。

第一组学生制作了名为“‘牛’转乾坤”的平面竹编摆件。学生编写的推介语别具匠心: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构图,展现了一种相互转换的形式美,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相生”的智慧。如果您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扭转乾坤”,那么我们的“‘牛’转乾坤”就是您的不二选择!

第二组学生的作品名为“结缘环”,他们的广告语别出心裁:绵长的竹丝象征思念,将无数“思念”编成圆环,代表美满幸福的生活。为自己买一个结缘环,结下一段缘分;送亲朋一个结缘环,送去一份思念。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教师被学生的作品和展示吸引,纷纷要求“上链接”。

路演环节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言之美、文化之美、技术之美、设计之美、服装之美,还体现了学生的财商、情商等素质,体现了STEA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特点。

“竹子变形记”是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实践。从结果看,在科学层面,学生掌握了崇州慈竹生长环境、生物特征与材料特性;技术层面,学生掌握了为竹子塑形的基础技法,学习了产品推销方法;工程层面,学生以工程项目实施的方式系统化、全流程参与了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转化为利润的过程,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结构思维;艺术层面,学生在产品设计中感受作品的平面及立体造型的艺术美,同时在产品发布会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在数学层面,学生探索了利用几何知识绘制设计图,并利用精确测量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

事实证明,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系统化思维,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了解之后,能深刻体会到竹编之美,自发加入“非遗小传人”队伍,主动肩负起弘扬、保护并传承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