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9-04-03 06:00:00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结绳”“堆石”等方法来记事。文字出现以后,人们便把文字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动物的肩胛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到了青铜时期,人们又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皿上,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而后,人们开始使用竹片和木片来记录文字,便有了简牍,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牍串起来,称为“册”相传战国时期学者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十分壮观,所以古人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虽然做简牍的材料易得,但是太过笨重。后来,人们尝试用一种丝绵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帛来做书写的材料,这携带起来确实比简牍方便多了,但缣帛成本很高,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因此无法广泛普及。

\

蔡伦查阅了前人有关造纸的记载,走进制丝棉的作坊,从中获得很大的启发。他广泛收集了各种纤维质材料,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找到了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等作为原料,这些原料价格低廉、来源充足。蔡伦先把这些原料用水浸湿,使它们润胀,接着创碎捣烂,放在水中洗去污泥杂质等,然后在草木灰水中浸泡后蒸煮。原料中的杂质得到清除,经清水洗涤后进行春捣,配成浆液,最后晒干。这样做出来的纸成本低廉,质地轻薄细腻,富有韧性,写起字来又吃墨又光滑,得心应手。公元105年,蔡伦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汉和帝大加赞赏,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公元105年则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半岛各国都先后学会了造纸的技术。大约4世纪末,百济(朝鲜半岛古国)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610年,造纸术传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