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道里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能否打破产业格局
2023-06-07 21:38:58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天的中国协作机器人已是万亿级机器人赛道中最热门产业之一,在其发展初期,资本力量就以其异常敏锐且精准嗅觉和眼光,洞悉市场规律及产业走势,用又准又狠,势大力沉的力量迅速培养出了这么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新贵。
  不同于传统工业机械臂的“大块头”,协作机器人轻巧灵便,可以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不同应用在不同领域。那么,在产业发展飞速的路上,这个爆火出圈的协作机器人能否打开我国机器人产业格局?
协助机器人“出圈”,身怀绝技大有看点
  机器人赛道如火如荼,协作机器人火的任性。虽然被归类在工业机器人中,但协作机器人同时兼具了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力和服务机器人安全性高、简单易上手等特点。不同于一般工业机器人产品,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和非工业场景均有广泛应用。
  在工业场景中,2022年协作机器人订单量仍然主要集中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工业行业。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柔性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替代人在诸如汽车生产中的螺丝锁附、电子产品生产中的电路板搬运测试等工艺环节中的工作。
  在非工业场景中,2022年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餐饮、电力、新零售、教育等领域。另外,生物实验室应用需求增多,协作机器人可大幅缩短创新药开发周期。今年,非夕科技正式推出自适应机器人按摩理疗应用,综合柔性力控、3D视觉和先进AI,可模拟人手对人体软组织进行压揉式的物理放松与治疗,赋能理疗行业。
  教育也是协作机器人目前开始逐渐涉及的领域。作为一个全球都非常新颖的品类,目前更为安全的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一种很好的教具选择。在过去不久的ITES深圳工业展上,节卡携其六大教育应用亮相,其专为教育行业研发的应用工作站结合人工智能、元宇宙、计算机学习等先进技术,支持模块化拆装组合,助力前沿科技研究和柔性智造人才培养,已在高校实训、赛事及实验实践等项目中大量落地应用。
  黄金商区租金高,一铺难求,零售业人员流动快、成本高,线上店流量红利消退,结合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终端的无人化商业成为新的突破口。协作机器人不仅能为商家提升降低人员与租金成本,还可一店跑通,模式复制,规模推广,收益倍增。
      越疆专为商业打造的Nova系列协作机器人,集成咖啡机开发的无人咖啡站,帮助商家省租金省人力,多种饮料满足消费者个性口味需求。另外,其使用CR协作机器人的无人面馆,24小时营业,从点单、和面、压面、煮面、餐具消毒、装盘和出餐全部无需人工操作,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是商家的引流神器。
市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核心零部件端将充分受益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机器人的使用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年的安装量一直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力推智能制造,自动化市场发展迅猛,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柔性、高负载、全场景、客户共创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刚需。
  据MIR DATABANK数据,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超过19000多台,再创新高。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品类型,协作机器人不仅具备“安全、灵活、易用”的优势,而且在国内来说,其价格与技术优势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制造生产业的中国,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的助推下,协作机器人装机量将迅猛增长,实现翻番。终端对协作机器人的认可度加速提高,预计2023年-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的平均增速将维持在37%左右,市场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目前协作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发展爆发期,受益于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未来机器人行业将有“硬件先行”的发展趋势。其中,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组成执行器支持运动功能,重要性突出,占据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左侧,毛利率较高,在市场的拉动下也会迎来快速发展。
  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在产品性价比,以及扩产速度方面,相较于日系企业都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也正持续抢占市场份额。我们期待国内产业龙头强强联手,推动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快速发展。
打破产业格局,中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有望带动全球市场节奏
  黑科技加持下的机器人正在将我们想象中的场景逐一落地。在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再度被放大的环境下,全球制造业企业急需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手段提升生产的柔性和管理的精益度,实现敏捷生产。
  除了全球宏观环境以外,数字时代终端消费者需求的瞬息万变也对企业生产构成了另一重压力,倒逼企业必须“以需定产”,敏捷回应市场需求。传统的人力模式无法适应柔性生产的快节奏,企业必须对工厂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自动化升级。在企业拥抱自动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由于缺乏柔性、难以部署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场景。为了更好地适应灵活、快速、安全部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协作机器人。
  近年来,我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探索前进。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协作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在2015年之后,国内机器人厂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以思灵、珞石、非夕等为代表的企业,将力控技术用于机器人柔顺控制中,引领了第二代协作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起步较晚的国产机器人,也通过创新技术的运用,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完成了弯道超车。据《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在中国的占有率超过90%。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1.5%,在整体市场增长疲软的态势下,协作机器人的增速却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及其他机型,同比增长达22.2%。随着国产协作越来越成熟,技术也逐渐接近外资,叠加较为激进的市场策略,2022年上半年外资厂商在汽车、3C行业受到了国产较大的冲击,市场占比出现下滑,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势力的代表,中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更是有望带动全球市场节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