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院士率队来青研发铝电池
2017-03-20 00:00:00   来源:铝博士网   评论:0 点击:

  3月17号,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科技局签署《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共建协议》,山东科技大学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正式揭牌。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作为青岛市首个正式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入驻西海岸新区,将致力于建立聚集世界级专家的铝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形成本领域世界学术高地。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储电电池产业发展中先行一步,为新区乃至青岛市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顶尖人才团队获亿元资助

  戴宏杰院士现为斯坦福大学化学系终身荣誉教授,201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近年来,戴宏杰院士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在石墨正极材料的铝离子电池研究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接连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该团队成功结合离子液体电解液与发泡石墨正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能长时间稳定循环的铝离子电池。

  2017年1月初,山东科技大学引进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青岛市首批两个顶尖人才团队名单,并成为首个落地的人才团队项目。这也是青岛市首次尝试由“人才引进”提升为“人才团队引进”的一次创举,市区两级财政首次以最高额度1亿元对团队给予综合资助。

  开展高性能铝离子电池研发

  同时,作为研发中心的依托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将在团队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推动团队建设和项目研发。“山东科技大学有一支以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为领军的较高水平师资队伍,‘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以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昨日,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袁俊平表示,此次,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教授领衔的“铝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团队”入选首批青岛市顶尖团队,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巨大成果。“铝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团队”将开展高性能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的研发、制备与产业化推广,未来有望取代高成本锂离子电池与高污染铅酸电池,可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储能、电网储能、电动运输工具等领域,对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学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学科平台建设、科研水平提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铝电池安全稳定充电超快

  “铝成本低,可燃性低,且具有高电荷存储能力,因此一直是用作电池颇具吸引力的材料。在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商业可行的铝离子电池,却一直以失败告终。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便是找到在经历了反复充电和放电后仍能够产生足够电压的材料。”戴宏杰介绍说,铝离子电池包含两个电极:一个由铝制成的带负电阳极和一个带正电石墨阴极。

  “人们尝试过不同的材料用作阴极,我们意外地发现这个问题的简单解决办法便是使用石墨,石墨本质上就是碳。在我们的研究里,发现了一些类型的石墨材料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特性。”戴宏杰说,团队将实验性的电池安装了铝阳极和石墨阴极,同时在一个灵活的聚合物包裹的口袋里装满离子液体电解质。“这个电解质其实就是室温下的液态盐,因此它非常安全。”戴宏杰说,“除了安全问题,我们还在铝电池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个例子便是超快充电。智能手机用户都知道锂离子电池充电需要数小时,但戴宏杰表示利用他们的铝电池模型,电池充电时间急剧减少至一分钟。耐用性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其它实验室研发的铝电池在100次充电-放电循环后就寿终正寝了。但戴宏杰团队研发的铝电池在经历7500次充电-放电循环后仍保证电池性能不下降或丢失。“这是首次研发经历上千次循环后仍保持稳定性的超快铝离子电池。”戴宏杰说,相比之下,典型的锂离子电池只能维持1000次充电-放电循环。

  【幕后】

  仅用10个月引进顶尖人才团队

  在“铝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顶尖人才团队”工作启动仪式上,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透露,戴宏杰院士团队能在10个月落地是岛城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启动仪式后,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亲自从包里拿出青岛地图,为“铝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顶尖人才团队”介绍青岛的城市风貌及产业概况。

  “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代表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材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周期长、耐低温等特点,研发中心有望在三年内,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在岛城建成首家铝离子电池工厂,使青岛成为该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引领新区乃至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戴宏杰说。

  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启动后,以戴宏杰院士为带头人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将从世界知名大学、一流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等引进核心成员4-5名;计划通过1-3年时间,形成30人左右的科研团队。该团队将致力于高性能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的研发、制备与产业化推广,未来有望取代高成本锂离子电池与高污染铅酸电池,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储能、电网储能、电动运输工具等领域,对持续保证我国电力供应稳定、提升我国电网储电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