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力赋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2021-12-29 10:53:13   来源:南方日报   评论:0 点击:

 ●南方日报记者崔洁

  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42家,总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区县第二、广东省第一,每平方公里的土地达14.7家,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这是宝安科技创新产业实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经济大区、产业大区、智造强区,从“世界工厂”蝶变为“产业创新高地”。

  这条创新之路,宝安如何蹚出?未来五年,宝安的科创产业又将如何继续在城区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沈彦,了解他心中的“宝安科创版图”。

  底蕴深厚产业大区创新动能强劲

  南方日报: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宝安的科技创新产业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沈彦:40多年来,宝安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目前,宝安的区域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工业位居全国百强区县第五。

  从产业方面看,宝安拥有全市最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02家;上市公司64家,市值超万亿元。宝安的制造体系完整、链条完备、配套齐全、创新动能强劲,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洲明科技LED显示屏市场份额全球前3名;鹏鼎科技、景旺电子崇达技术等企业位列全球PCB企业50强;立讯精密成为全国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全球排名第8名;欣旺达上榜中国制造企业500强,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国内领先。

  从创新方面看,宝安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42家,连续4年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全市第一;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3%;创新平台480个,省级以上平台244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4家,专利授权总量5.3万件,均为全市第一。

  今年,前海扩区释放了更大的战略效应,宝安82.75平方公里城区(宝安中心区、空铁门户区、会展海洋)纳入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可以说宝安的1/5是前海,前海的2/3是宝安。宝安正处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以及“双改”示范的最佳战略机遇期,正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量质齐升统筹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布局

  南方日报:“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宝安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新思路?

  沈彦: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300.2亿元,同比增长26%;建立“双高”企业(高成长国高企业)挖掘、服务机制;2022年初,国高企业总量预计突破6500家,有望连续5年蝉联广东省区县第一。

  二是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以来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3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企业自报2020年研发经费合计330亿元,同比增长10%。区内企业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9项。

  三是创新空间质量持续提升。新增7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

  四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举办宝安发布、供需对接会、大湾区科技产业大讲堂等活动;宝安连续5次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当前,宝安进入了发展关键期,对于宝安区科技创新局来说,我们将继续牢牢把握住宝安发展方向,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干成、干好、干出“加速度”,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依托宝安高新技术企业的比较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高地:一是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二是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力挖掘专精特新企业。

  第二,加快引进培育和用足用好各类高端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一是鼓励社会资源建设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二是靶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第三,统筹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打造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创新载体:一是对标国际一流建设宝安国家高新园;二是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创新载体。

  第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一是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蓄积宝安高质量建设新动能;二是多层次做好科普服务,营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

  查缺补漏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南方日报:宝安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但在创新能级上还存在短板,如缺乏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后将如何克服短板,提升创新能级?

  沈彦:针对创新策源机构不足、缺乏千亿级航母级科技巨头和国家级创新中心带动的现状,结合我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定位,将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重点项目的布局和重大平台的建设,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是搭建重大平台“强实力”。重大创新平台对产业链的引领不可或缺,区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实施十大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工程”的要求,需针对重点产业集群、未来产业“靶向发力”,积极引进和培育紧贴产业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围绕源头创新“增动力”。例如代表性的高端研发机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其将在2023年建成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工艺验证平台后,成为国内首家覆盖理化实验、分析检测、中试放大、工艺验证全流程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公共服务平台。我区可借助该平台的集聚效应重点聚焦新材料领域,谋划打造全方位的产业生态。

  三是把握前海扩区“提效力”。紧紧抓住前海扩区重大契机,加快对接香港创新资源赋能制造业发展。区里正谋划在会展东片区建设前海深港先进制造合作区,积极对接引进香港创新资源为宝安所用,为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是支持社会资源“加助力”。依托“千亿计划”企业、工业百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面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水平实验室和产业研究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南方日报:宝安区接下来如何把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有什么举措?

  沈彦:宝安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牢牢守住深圳工业“基本盘”。

  一是以高质量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宝安将通过土地供应、城市更新、国有或集体物业长租等多种方式精准施策,让好企业“有好空间可落、有好土地可用”。

  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宝安将依托建设一批面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

  三是以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引导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依托国际会展中心推进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依托宝安国际机场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支撑制造业高效流转的智慧物流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制造业投融资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