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汽车工业水平解读,造成台湾重工业低水平的原因解析
2020-10-14 16:24: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亚洲四小龙】是个非常有年代感的名词。在上世纪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并称四小龙,在90年代之前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农业和轻工业主导的窘境中脱颖而出。

然而各自的是模式还是有很大差异,比如香港是经贸为核心,是以转口贸易为经济支柱;只是在粤沪以及特区海南的竞争中逐渐走了下坡。而台湾则是以“轻重工业”作为转型的方向,不过节奏掌控得并不理想,而且制度决定了只适合从事「小投入·高回报」的代工产业。

01两个阶段

台湾真正开始发展重工业的阶段是在1980年前后,也就是担任台湾第六任“总统”的阶段。该阶段中小蒋提出了「十大建设」,其中主要发展重心正是放在重工业方面;然而在这一阶段中出现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与台湾关系密切的,两个国家的经济危机的冲击。

所以台湾重工业在萌芽阶段就基本宣告失败,目前只有在造船业还有些建树;不过也是以游艇而非巨轮为主,那么台湾最终以是什么工业模式发展的呢?

「电子代工」是台湾的经济发展重心,其中知名度很高的有台积电的芯片,也就是断供华为麒麟芯片的这家企业;同时联发科也是知名度很高的芯片厂,早些年的山寨手机大都使用该品牌的处理器。

台湾之所以能够在这一领域有一定建树,原因无非资本投入不会很大;而且人工成本仍旧偏低,小规模的投入能带来理想的回报,重点是潜在风险系数不会很高,所以电子代工也就成为了理想选项,不过这并不是重工业失败的核心因素。

重点:电子代工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无需考虑通过内需拉动才是基础。而重工业产品需要内需去消化,而台湾只有2360万人口,其中具备高端工业产品消费能力的,怕是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依靠这种体量的市场想要打造出热销的汽车品牌,毫无疑问这是天方夜谭。

而且大陆很多车企曾经也选择在台湾销售汽车,但是过于小的市场与过于高的投入,以及不够稳定的局势都决定了回报太低。所以奇瑞吉利等品牌都陆续选择了退出,似乎只有二汽东风的面包车和微卡还在台湾有销售(东风与裕隆纳智捷有合作关系),剩下的就只有宇通的大巴车了吧。

至于台湾为什么不吸纳先进的企业进行技术发展,原因自然也是外企对其市场价值的分析结构;不过也还有台湾“黑金制度”的影响,由流氓无赖组成机构,蓝绿高频率的狗咬狗,其最终结果是肯定会被「回收」的。

所以除了轻工业以外,涉及核心技术之重器的重工业是不会选择台湾的;台湾的核心价值是其得天独厚的战略要冲地位,仅此而已。

02台湾汽车

表明态度:非“武·统”无法解决台湾问题,这点从台湾的汽车工业水平即可得到印证。作为代表的裕隆纳智捷汽车,其技术水平之差令人不忍直视;参考「纳智捷大7」,其装备的2.2T多点电喷增压机,动力储备只能用低级评价。

最大功率148kw最大扭矩295N·m(2400~4000rpm)实际水平已经不如优秀的国产1.5T发动机强劲,但是油耗却堪比2.5T-V6。内燃机肯定是扭矩小则输出功率低,代步转速区间的输出功率低则无法正常驾驶,结果只能拉升转速去压榨羸弱的动力,这种机器在大陆已经淘汰很多年了,但是为什么纳智捷仍旧使用呢?

原因:台湾汽车工业的技术背书企业是谁?似乎主要以日系汽车为主,其中还是以「三菱&日产」为核心。然而这两家日系车企也是数度面临破产,如果不是雷诺集团的强势介入,颠覆性的改变营销策略,相信这两大品牌连带裕隆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在技术方面日产三菱联盟也是差的够呛,参考奇骏的QR25型2.5L-NA发动机,这种机器用于10万级的轻客和皮卡上都会觉得很差,水平与三菱的2.4L-4G69已经新款欧蓝德的4J系列相当,都是在十年前还凑合的机器。如果不是有早期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受到港台汽车文化影响的部分用户,也许【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首先退场的不会是雷诺。

台湾的汽车工业发展依靠的是行业中“水平最差”的教师,一对「吊车尾」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呢?参考福汽东南汽车吧,作为裕隆和三菱的三方合资品牌,作为三菱汽车的代工厂,其产品似乎十年前就被淘汰了,现阶段的苟延残喘等待的无非是最终的“退场券”。

所以依靠日系汽车技术作为支撑的企业,未来的解决都不会很理想,台湾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不过单纯作为一个省,工业不行最起码还能在电子产业方面发光发热,不过在华为事件结束之后,似乎连这一支撑产业也是风雨飘摇了。

最终台湾可能只能依靠旅游观光业生存,回归之后如果不“军·管”的话,看看风景还算值得一去吧。(汽车科学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