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绿 绿中生金——江西省大余县挖掘绿色产业增长点纪实
2019-06-03 18:47:48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新闻中心>>绿色产业>>产经新闻>>   评论:0 点击:


日前,江西省大余县举办的活竹根盆景展销活动,不仅展示宣传了活竹根盆景,还签下了10多万盆的订单。

近年来,大余县充分利用废弃低效资源,变废为绿,绿中生金,巧妙挖掘绿色产业增长点,将废弃的竹根开发成新型盆景,把低质低效林改造成功能型生态旅游新景观,把3万多亩荒地绿化成油茶园……每年新增绿色产业效益近10亿元,让更多林农品尝到绿色产业发展的甜头。

废弃竹根成盆景

大余县作为林业大县,黄竹、唐竹等丛生竹类资源丰富。过去,众多的黄竹、唐竹等丛生竹类,砍掉竹竿后所剩下的竹根,要么被废弃,要么被当柴烧掉。针对这种情况,大余县组织一批有独到眼光和创新精神的花卉苗木界能人,在认真研究竹子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大胆把树桩盆景培育方法用于活竹根盆景培育上,采用倒栽技术,把有着强劲生命力的活竹根培育成为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活竹根盆景。

活竹根盆景因形状独特、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加之其经过科学技术处理后,具有寿命长、室内易于养护等特点,从而使产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活竹根盆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现已成为大余县园林行业的又一品牌。

生长中的竹根盆景集根艺、盆景于一体,既是巧夺天工的竹根艺,又是四季常青的竹盆景,呈现出根根相连、盘根错节的绝妙画卷。大余县培育的活竹根盆景,荣获中国根艺美术最高奖———“刘开渠根艺奖”特别奖暨根艺盆景创新奖,并获得国家专利。如今,品种独特、造型新颖的活竹根盆景精品,迅速成为国内外园艺界根艺盆景的新秀,日渐为海内外人士所青睐。大余县活竹根盆景商品苗每年达300多万盆,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带动林区1100多名农民脱贫致富。

林改催生旅游点

2014年,大余县丫山林区低质低效林改造点连片新植600亩大规格银杏、200亩大规格樱花。此后,这个基地每年都要迎来15万人次以上游客。

近年来,大余县立足扩大绿色产业效能,把低质低效林改造与绿化造景并举,与增绿增收并重,催生出10多个功能型生态旅游新景点。仅这批生态旅游新景点每年就迎来游客80万人次以上,实现森林旅游、绿化苗木营销等绿色收入达1亿元。

为提高林改绿化质量,实现既生态文明,又绿色富民,大余县采用更新造林、补植造林方式进行林改,选用银杏、楠木、梅树、竹柏、樱花、桂花、黄金叶等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可改良林相的优质景观绿色苗木。同时,大余县对低质低效林改造场地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采取造林与造景、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树种丰富、景观优美的银杏基地、梅树大观园、桂花长廊等功能型生态旅游新景观,让造林与经济融合。

为推动全县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进程,大余县除将每年3000万元低质低效林改造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外,还每年整合融入社会资金1亿多元。县里还对每个低质低效林改造点建设配备一名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严把设计、劈山、整地、种植各道工序,严把绿化苗木品种和质量关,并负责指导苗木抚育管护。

荒山变成油茶园

2013年,大余县池江镇青年农民卢致峰响应县里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承包马蹄山3000亩几近不毛之地的山地,以种植油茶为主,养殖家禽为辅,成立以“绿色生态、绿色食品”为宗旨的大余县马蹄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马蹄山3000亩油茶进入丰产期,年收益达1000多万元。近6年来,大余县的5万多亩荒山变成了油茶园,每年茶油、套种套养等综合收益3亿元以上。

为推进荒山油茶种植,大余县倡导采取“公司+基地+新型股份”合作模式,让股东利益同享实现最佳生产经营管理。没有资金,凭劳力、技术也能入股参与分红,这种新型的多成分股份合作形式有力地促进了荒山油茶产业的发展。以往的一些企业,为解决劳力不足,投资者大多采用雇工和聘请技术人员的办法,这样虽然解决了劳力技术缺乏等问题,却难以充分调动雇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大余县积极探索股份合作新形式,将股份分为资金股、劳力股和技术股。投劳者、投技者和投资者同是企业的股东,投劳者与投技者平时领取基本生活费,待企业有效益后,劳力股、技术股、资金股共同分红。投资者与投劳者、投技者之间的这种全新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了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司进入了最佳生产经营管理状态,创造出最佳效益。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各油茶基地建立以油茶为主、套养套种为辅,长、短期相结合的立体经营体系,不断拓展林下增收空间。大余县在油茶林下套种包菜、白菜、花生、豆子等作物,套养土鸡、土鸭、土鹅等家禽,既给林农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又为油茶林提供大量的有机农家肥和家禽生态饲料。林下养殖的鸡鸭鹅产出的蛋高硒低胆固醇,这些生态禽和蛋成为市场抢手货,售价是普通禽和蛋的2倍以上。

 

分享到: